为什么我喝水很多还是便秘 ?便秘是很普遍的问题,几乎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经历过。除了腹胀、排便困难、不舒服之外,便秘还十分影响情绪,它甚至会长期影响身体的健康,造成慢性疾病。每当人发生便秘时,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多喝水,然而,很多时候即使喝了足够的水份,便秘依然无法解决。为什么肠道就是不动如山?这篇文章将会带大家探讨其中的原因,并提供科学的方案,盼望大家能够真正摆脱便秘的痛苦!

为什么便秘要多喝水
要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,水份是相当重要的角色。水能够软化粪便,使粪便更容易通过肠道排出。此外,水也能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废物顺利移动。
我们的大肠具有吸收水份的能力,当身体缺水时,肠道就会从粪便中回收水份,导致粪便变得又干又硬,这也是为什么缺少水份会导致便秘。
另外,当我们摄取高纤维饮食后,纤维吸收水之后会膨胀,有助于刺激肠壁、增强蠕动的能力。然而,若在摄取足够纤维后,却没有喝下足够的水份,反而会使便秘加剧。
一般建议,成人女性每天应该摄取 2公升水份 (8杯),而男性则是 2.6公升 (10杯) (1)。但是,实际的分量却会因不同的人而有区别。例如,体重较重、高运动量、天气炎热等,都需要额外多补充水份。
为什么我喝水很多还是便秘 ?
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喝了很多水,但是依然便秘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当然,人体构造是很奇妙的,除了水份,还有许多因素会引起排便不顺利。
1. 纤维不足够
人体需要纤维,以增加粪便的体积。纤维分为两大类:
可溶性纤维
可溶性纤维在水中会形成凝胶状物质,让胃排空的时间延缓,有助于稳定血糖及胆固醇水平。可溶性纤维也提供 “食物” 给肠道中的益生菌,让肠道菌群更健康平衡。当肠道菌群活跃时,会产生短链脂肪酸,刺激肠道蠕动,使排便更规律。
可溶性纤维来源:燕麦、苹果、柑橘、胡萝卜、亚麻籽、洋车前子壳
不可溶性纤维
不可溶性纤维在肠道中不会溶解,不过它的吸水能力很强,在吸水之后会膨胀,使粪便体积增加。它会刺激肠道蠕动,并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加速。
不可溶性纤维来源:糙米、全麦面包、小麦麸、绿叶蔬菜、豆类、玉米和红薯
如何正确摄取纤维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成人一天需要摄取 25-30克膳食纤维。可惜的是,现代人每天几乎吃不到多少纤维,反而吃下太多的加工食品,例如:白面包、白米饭、甜食等。
想要改善便秘,建议这样吃纤维:
- 主食选择粗粮,如:糙米、全麦
- 每餐至少一半是来自蔬菜,尤其是绿色蔬菜
- 每天摄取 2-3种水果,如:奇异果、火龙果
- 每周适量吃豆类,如:红豆、绿豆、鹰嘴豆
- 若有需要,可以适量补充亚麻籽粉、洋车前子粉
2. 缺乏运动
久坐已经是现代人的生活模式,上班族、学生、家庭主妇等,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。活动量低,是让肠道蠕动减缓的元凶。想要肠道正常蠕动,必须要依赖全身肌肉的协调与刺激。当身体活动时,腹部核心肌群及下肢肌肉的收缩,可以间接性按摩腹腔,刺激肠道运动,有助于让粪便顺利通过结肠。
若身体长时间静止,久坐不动,肠道就会变得懒惰,排便反射会变弱,导致粪便滞留、变得又干又硬。以下这几项运动,有利于缓解便秘:
- 饭后散步 10-30分钟,可以温和地刺激肠道
- 瑜伽,例如:扭转式、猫牛式、桥式等,可以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
- 深蹲 10-20 下,可以锻炼核心与下肢,帮助刺激肠胃活动
- 年长或行动不便者,建议原地踏步、超慢跑
3. 肠道菌失衡
肠道菌失衡,是饮食与运动之外最大的问题。我们人体的肠道中有数十亿的微生物,它们组成了非常复杂的微生态系统。肠道菌可以维持肠道蠕动、分解食物残渣、合成维生素、调节免疫系统等。
可是,现代人的生活方式,却因为长期高脂肪、高糖、低纤维、滥用抗生素、熬夜、精神压力过大等,而导致肠道菌失衡了。有益菌,例如:双歧杆菌、乳酸菌大幅减少,而有害菌则趁机反击,打破整个菌群生态的平衡。
肠道菌失衡,除了影响营养吸收及降低免疫功能,还会干扰肠道蠕动的节律,造成顽固性便秘。此外,还会影响肠道内气体的产生与排放,造成经常腹胀、排便困难等,让便秘的不适感加重。
要改善这一点,我们应该:
- 多摄取益生元,也就是益生菌的食物,好让益生菌能够生长与繁殖 (例如:洋葱、大蒜、香蕉、菊苣根、燕麦和地瓜)
- 多补充益生菌: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肠道菌群恢复平衡 (例如:酸奶、无糖优格、纳豆、泡菜、味噌、康普茶)
- 减少破坏菌群的行为:避免滥用/频繁使用抗生素,避免高糖、油炸、加工食品饮食
研究指出,只要持续摄取益生菌 2-4周,就可以改善轻度便秘。
4. 排便习惯不规律
为什么我喝水很多还是便秘 ?很多上班族、学生、家庭主妇,因为太忙碌或环境因素,导致经常强忍便意,久而久之,肠道就会习惯性的静止或不蠕动,不再发出强烈的便意信号,因而导致便秘更严重。
我们的大肠具有天然的排便反射机制,当粪便积聚到一定量时,就会开始刺激直肠壁神经,让我们感到有便意。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排便,反射机制会继续灵敏。但,假设我们长时间忽略这种信号,大脑就会降低对便意的敏感度,导致粪便滞留在肠道中。当水份被过度吸收,就会变得又干又硬,加重便秘。
建议从以下这些方法来调整排便生理时钟:
- 每天早上喝一杯温热水至少 300毫升,然后到厕所静坐 5-10分钟,即使当下没有便意,久而久之也可以让身体养成排便习惯
- 一旦有便意时,请在第一时间赶去厕所
- 早上可以进行一些拉伸或超慢跑的运动,以促进肠道蠕动
5. 精神压力与焦虑
人的情绪与肠道有着密切关系,因此肠道也被称为 “第二大脑”。长期处于焦虑、紧张、高压力的情况下,除了会影响睡眠品质,还会抑制胃肠的蠕动能力,导致消化减缓和排便困难。
但我们感到压力时,身体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,就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。这些激素会让交感神经兴奋,并抑制副交感神经。副交感神经是控制消化与排便的神经系统,一旦被抑制,胃肠道就会变得很迟钝,蠕动变慢,严重的话,还会引起腹胀、胃痛、恶心等。
长期的心理压力会打乱肠道菌群平衡,形成恶性的 “心理 —— 生理 —— 菌群” 循环。
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精神压力紧绷的当下,可以试着这样做:
- 每天练习深呼吸,例如:4-4-4 呼吸法。吸气4秒、屏息4秒、呼气4秒,然后再重复,每天练习 5-10分钟,或在你感到很紧张焦虑时都可以使用
- 每天花 10-15分钟让自己完全放空,不要想任何事情
- 确保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质,建议一天睡 7-8小时
- 找个倾诉的对象,将心理的不适情绪适当抒发出来
- 找出自己喜欢的事情,例如:画画、弹琴、书法、看书等,以舒缓情绪与放松心情
总结
为什么我喝水很多还是便秘 ?因为人体构造是很奇妙的,除了喝水,还有许多因素会导致便秘。本文介绍的 5个方法,重点在于调节生活节奏与习惯,下一篇会继续探讨还有什么食物或补充剂适合舒缓便秘。建议大家从多个角度一同调整,并持之以恒,这样,就能够建立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与健康的肠道习惯,达到真正远离便秘了!